close

學德國人認真過活、享受生活開始

德國這個嚴謹規律出瞭名的日耳曼民族,進入狂歡節後全國上下盡情的歡樂,讓人領教瞭他們最瘋狂的一面。(中時報系資料照片)




資深記者勇闖日耳曼當犀利人妻,窺探德國擄獲人心、成為夢想之國的祕密──你以為的理所當然,德國人卻這樣看!

★德國男人不隻當奶爸,還坐著尿尿?!

★德國新聞,十五分鐘就能看全世界……

★在德國生活費好貴,卻容易存到錢?

★啥咪?竟然連騎腳踏車都需要考駕照?!

★男朋友要找三油煙處理機價格高,德國媽媽有不能讓步的尊嚴叫3K……

這些事,比收入、成功、享樂更重要……

讀完就有衝動想挖掘出更多──

德國極致成就又浪漫悠閒的樂活節奏!

你可能知道德國人工作一絲不茍、兢兢業業,卻不一定曉得他們重視休閒、傢庭生活,反對超時工作;你或許以為德國規則、秩序很嚴格,卻不一定知道在某些商傢會直接把商品放在大庭廣眾下沒人看顧,讓消費者自由心證購買、付錢……

曾經,皮爾斯夫人林傢羽也和大傢一樣,對德國的印象就是不是賓士跟慕尼黑啤酒節,就是德國豬腳加足球賽,直到她遠嫁到德國去當「外籍新娘」,用少女愛做夢的浪漫、用記者的敏銳目光、用人妻人母的細膩心思去認識日耳曼民族的包容和框架、先進與回歸,找出其中的真善美──那是一種合乎健康人性的平衡生活,也是一種尊重自然、友善人類、體貼動物的生命哲學,甚至是人類在追求文明生活的同時,失落已久的幸福信仰。

46條德國優勢&6大幸福圈──

你的習以為常,其實德國人不這麼想!

本書以一個臺灣女性遠嫁德國生活、育子的點點滴滴為主軸,以簡明的日常故事,看德國人的生命態度、教養觀點、生活哲學、樂活思想,讓身在臺灣的我們看見自己的盲點,省思在追求方便、利潤、科技、秩序……靜電抽油煙機的同時,有什麼更需要被重視、被保留下來,我們還能給自己、傢人、孩子和地球什麼,並且活出自律、節約、負責、獨立、堅強、自信、樂觀,還很享受的質感生活……

◎感冒看醫生一定要拿藥?

→醫生不隨便開感冒藥,吃藥吃到好要七到十天,不如多休息、喝花草茶讓身體自然好。

◎忍不住捏捏可愛小Baby的軟嫩小臉?

→尊重孩子是獨立生命個體,稱讚孩子可愛,但不捏孩子的臉,也不裝娃娃音逗孩子。

◎努力工作一定要拚命&超時?

→工作與生活一樣重要,學不會放手去度假的人,無法體會如何樂在工作。

◎保險套隻是避孕的宣導?

→保險套背後的意義:沒有時間,寧願不要孩子;既要生小孩,就花時間照養。

◎城市的鳥兒啁啾不再很正常?

→守護鳥兒傢園,寧可不蓋機場……

◎「人民是頭傢」是選舉口號?

→政府決策,人民有責;反抗絕對要大聲,不但要喊破嗓子,還要做出樣子!

◎男主外,女主內?

→德國有十四個月的育嬰假,還有68%薪資可拿,讓男人也很願意在傢當奶爸。

德國式的幸福生活哲學,讓一個人好有本事、讓傢人朋友好快樂、讓世界好有未來……

★1個遠嫁德國的臺灣女郎+46筆優雅德式生活哲學+逾160張日耳曼全彩風情:這不是一本旅遊書,而是幸福美好的全新生活提案,跟著做,你會擁有賓士般精美、可靠、耐用……哦不,是質感、充實又永續的心動人生;這同時也是一本誘惑著旅人們的風格書,因為看完,你真的會很想飛到德國,去親眼看看作者筆下那與我們所知有那麼一大點不同的驚豔國度。

★左眼德國、右眼臺灣,用不一樣的角度看同件事,激發更多元的生活思考:從臺灣塑化劑風波、日本三一一核災,到五分鐘熄燈活動、綠色經濟……從德國和臺灣兩個不同的角度,觀照彼此的差異,提出讓你我大傢生活一起更美好的可能。

怦然心動的質感人生,就從學德國人認真過活、享受生活開始!

《精彩書摘》

【當老爸回傢當奶媽】

你對德國男人的印象是什麼?是精彩十足的德國足球賽,還是在啤酒節上大口大口暢飲啤酒的豪爽?有瞭孩子後的生活,我開始接觸到德國爸爸們,算是打開自己近距離瞭解德國男人的另一扇窗。

當初自己懷恩典時,跟著先生上瞭八堂課的產前課程。當時課堂裡有八對夫妻,還記得有一堂課,護產士教導先生們如何幫太太做孕期舒緩按摩,每一位先生都超級體貼,細心地幫老婆大人們做按摩練習。在心得分享時,我開玩笑地說:「德國的太太很幸福,每一位先生都願意放下身段,來為老婆大人按摩。身懷六甲的母親們可以享受當皇後的滋味讓人服侍一下,保證孕期會更順、更幸福。」

多年前從公公口中聽來一段老爸回傢當奶媽的小故事,他說這年頭男人在傢帶小孩沒有什麼好羞恥的。

村裡有位先生為瞭讓老婆的醫生夢得以如願,辭掉自己在學校的高階職務,全力支援老婆,讓老婆好好在外工作。傢裡經濟靠她,他就專心在傢帶五個小孩。五個不同年齡的孩子,狀況不一、各有需求,年紀長的需要安排上下課接送,年紀還小的要餵奶換尿佈,女人們當媽後本能練出的十八般武藝,這位老爸可一點也不馬虎。他就這樣身負母職,將五個孩子拉拔長大,公公說村裡的人對這位先生都是敬佩有加。在德國,生完孩子後會有十四個月的父母育嬰假,從二○○七年實行到現在,反應相當好。育嬰假期間,公司仍需付百分之六十八的薪資,所以很多人都不願意錯過這個特別的福利,而這個福利也讓很多男人願意留在傢當起帶小孩的老媽。

我的好友Steffen跟Corinna夫妻兩人在女兒Maja出生後,協調好如何運用十四個月的父母育嬰假,一開始Corinna先在傢帶Maja七個月並親餵母奶,等到第八個月起換Steffen接手,從律師工作變成每天在尿佈檯上為孩子換尿佈,還要陪哄小Maja睡覺。問Steffen回傢當奶媽滋味如何,他先是大笑說:「當媽最大的福利,應該是每天跟著孩子作息,可以睡好多覺哦!身體會愈來愈健康,而且要追著Maja到處跑,體能也受到瞭不少訓練。」然而在玩笑話之間,Steffen也語重心長地跟我分享……

如果沒有在傢帶小孩,就無法體會老婆的辛苦,一個全職媽媽對小孩付出一切,她的精神壓力是很大的,再加上還要料理傢務,老實說比上班還累!正因為這樣,他對老婆更好瞭,在傢當老媽的經驗,讓他可以以同理心體會老婆的辛苦。

「老爸回傢當奶媽」,指的是德國父親們願意在下班後的傢庭時間裡,把握與孩子們相處的每一分每一秒。Macky曾跟我說,感謝新一代的德國男人愛小孩又愛傢,她的先生下班回來,即使很累,也一定要陪三個兒子去公園玩、帶他們洗澡、睡前說故事等。孩子需要媽媽也需要爸爸,男人如果隻想說賺錢拿錢回傢就好,錯過與孩子培養默契的階段,以後孩子長大瞭進入青春期,要再去維繫親子關係就已經太晚瞭。

當老爸回傢當奶媽,德國的產後親子成長課程,早期都是媽媽帶著孩子一塊兒參加,現在八對親子裡頭,常常就有三對左右是爸爸帶著孩子一同參加的。我傢附近的幼稚園,也常看到爸爸來接送孩子上下課。每一回推著恩典走在路上碰到同樣推著嬰兒車的爸爸們,除瞭彼此打聲招呼,我總覺得這些爸爸們的臉上有一種莫名的光彩,那種神韻跟女人當媽後的溫柔與堅定很像。原來不管是男或女,當孩子降臨時,那份愛的神聖就是父母眼裡最自然的光芒。

【德國優勢】德國男人不隻當奶爸,還坐著尿尿

德國新一代男人不隻是在當父親的時候顛覆性別角色,很多德國男人,在傢是坐著如廁。德國男人能屈能伸,舊社會男人已不是他們模仿的榜樣,新一代男人重新塑造自己,打破刻板印象,調整性別角色,這讓德國男人活得更接近自己,也是日耳曼民族男女均衡成長的一大進步。

【戴上面具吧!狂歡嘉年華】

說嘉年華Karneval是德國人一年裡最令人期待、也最瘋狂的日子,一點也不誇張,因為在嘉年華裡,許多人終於有機會跳脫正常生活軌道,放縱地扮演不同的角色。這會兒,脫下高跟鞋的上班族女郎化身成千年飛天女巫,鬆開領帶的中年男子變成瞭綠色鬼怪不倒翁,終日在傢料理傢務的婦女們戴上搞笑難看的面具,扮演起嚇走冬鬼的怪婆婆……

德國這個嚴謹規律出瞭名的日耳曼民族,進入狂歡節後全國上下盡情的歡樂,讓人領教瞭他們最瘋狂的一面。

復活節(Ostern)前四十天,依教會年曆(Kirchenjahr)是封齋期(Fastenzeit)。在封齋期的四十天裡,天主教徒不能吃肉,不能進行娛樂、婚配等相關喜慶的活動。因此,人們會特地趁著封齋期來到前,盡情地歡飲美酒、狂歌漫舞、化妝遊行,並且大肆舉行各種慶典──這就是德國的狂歡節,也被稱為「四旬節」或「謝肉節」。

這個古老的民俗活動演變至今,轉被人們用來演繹他們擺脫漫漫冬寒的渴望,抵禦惡魔、驅逐嚴冬、迎接新一季春天的到來,人們盛裝打扮成各種奇形怪狀的鬼魅,全國上下裝瘋賣傻,享受著冷冽氣溫下的奔放快活。嘉年華在德國不同區域有著不同的名稱,在萊茵河流域為主的區域叫做Karneval,在巴伐利亞州叫做Fasching,在巴騰州(Baden-Wuerttemberg)和黑森(Hessen)則叫Fastnacht,名稱雖不同,但節慶的意義卻都是一樣的。

說起嘉年華的起始時間,可不是每年二月分連續幾週的狂歡假期而已,整個嘉年華必須從前一年的十一月十一日十一點十一分開始算起。

籌備嘉年華的時間長達四個月之久,也開設有各種多樣化的嘉年華俱樂部,這些公司以專業姿態,爭取不同城市、各大公司行號的顧客,為他們在四個月內,成功地完成嘉年華的前置作業。

德國各地慶祝狂歡節的形式不盡相同:慕尼黑的狂歡節會舉辦大型的化妝舞會;靠近黑森林(Schwarzwald)與博登湖畔的阿雷曼狂歡活動(Alemannische Fasnet)則以大量的女巫裝飾(Hexe)和古老的木製面具(Holzmasken)來表達他們對凜冽冬寒的不滿,期待以這些恐怖驚人的面具來驅趕走那冷冷的嚴冬。

說起我與德國嘉年華的第一次會面,是在阿爾佈斯塔特(Albstadt)小鎮。還記得當天氣溫低達零下十五度,但是再冷都阻擋不瞭各地湧來的人潮。原本寧靜樸實的南德小鎮羅伊特林根,一下子就擠進瞭好幾千名的遊客,而城鎮裡的傢傢戶戶也在嘉年華前奔相走告街坊鄰居,大夥兒滿心期待的遊行隊伍正式登場。

許多民宅開著大大的窗戶播放起熱情有力的音樂,而在街上興奮等待的旅人們一一隨著音樂聲跳起舞來。老婆婆帶著小孫子來湊熱鬧,爸爸媽媽的肩上各自扛瞭一個小娃,整條街擠得滿滿的,都是平日完全不熟識的陌生人……因為嘉年華,每個人歡欣鼓舞地走出傢門,奔向小鎮的嘉年華大道與人問好、寒暄,雖然對我這個出生在熱帶地區的臺灣人來說,零下十五度實在有夠冷,但看到那一張張融化在冬雪下的大笑臉,身子似乎也因為滿溢的熱情而變暖瞭。

後來管不瞭冷不冷瞭,眼前一隻隻隆重登場的妖魔鬼怪可是讓我看得目瞪口呆,這輩子沒看過這麼多千奇百怪的鬼面具!第一回看嘉年華,心情興奮又害怕,因為這些女巫與怪獸面具人很會作怪,超愛捉弄我們這些看熱鬧的旅人。我的嘉年華初體驗就被他們整整K瞭七次,拿走我的帽子讓我追著跑、接著突然被一把抱起轉圈圈,臉還被他們塗上瞭滿滿的黑泥巴。

站在街旁觀賞的旅人永遠不曉得那面具下的人是誰,他們會趁你不小心的時候,走向你給你一個大大的惡作劇,這種嘉年華裡的驚奇與挑戰成瞭它令人為之瘋狂的關鍵之一!至於另一個讓人群狂熱的重頭戲,就是搶糖果瞭!這些瘋瘋癲癲的面具人一個個深藏不露,他們的背包或大口袋裡全裝瞭滿滿的糖果,當靜電機推薦他們喜歡你,就會熱情地向你揮灑亮晶晶的糖果……

關於嘉年華這頁歡笑幸福的旅行記憶,或許可說它不隻是因人過節驅冬而存在。看到每一年來自全世界、擠到各地嘉年華都水洩不通的旅人,我可以大膽地說,嘉年華是人類為自己的機械化生活解套的媒介,卸下日常武裝與生活壓力、開啟另一種自我的可能性,跟世界的旅人們一塊兒來點瘋狂、來番自我嘲弄的幽默,當狂歡假期結束後,重新回到社會崗位,更可以再次帶上一張笑臉繼續自己的人生戲場。

【德國優勢】嘉年華的女性特權─剪男人的領帶

德文中的「嘉年華會」拼作Karneval,而「karne」來自拉丁文中的肉,「val」意為再見,所以Karneval即是將要對肉類說再見的慶祝活動,在齋戒前先盡情的狂歡幾天。每年街頭嘉年華會的星期四,是婦女們最瘋狂的一天,杜塞爾多夫、科隆、麥茲等城市稱此日為「女人節」(Altweiberfastnacht),十四世紀的婦女們會在這天衝入市政廳辦公室奪取鑰匙,象徵權力的翻轉。這樣的傳統在領帶發明之後,轉變為趣味性十足的「女性特權」,在這一天,女性可以任意地剪斷任何男人的領帶。當天街頭可以看到許多拿著剪刀的女性,四處尋覓繫著領帶的男士們,而男士們也多是笑容滿面地伸出脖子,當然,有經驗的男士是不會在這一天繫太昂貴的領帶的。

嘉年華會的遊行,以當週的星期一最盛大,被稱為「玫瑰星期一遊行」或稱「四旬齋前的星期一」,每年科隆的嘉年華會都有上百萬的觀光客參與盛會。據說,能成為遊行隊伍的成員,站在活動當天的花車遊行隊伍內,是許多科隆人一生的夢想。

【行人我最大,車子請停下】

關於德國的「行」帶給我的思考是,文明科技發展到極致的時候,代表著有愈來愈多的人,開始慢慢尋回科技與人性之間最完美的平衡……

對行人優先的尊重,在我德國生活的這幾年受益非淺,當號誌閃紅燈,通過馬路絕對不用擔心什麼馬路如虎口的警告,因為駕駛們一定會遵守交通規則來開車。我傢附近要行往市區途中有個小圓環加兩線車道,並沒有設置紅綠燈,不過,每當我推嬰兒車要過斑馬線時,駕駛們總會非常有禮地讓我先過,而我也都會跟駕駛點頭揮手致謝一下。

隻是有好幾回,我會以為自己還在臺北街頭,小心翼翼地在斑馬線前張望,看到駕駛們友善的面容示意我可以先行通過,我才一下子從恍神狀態裡頭醒來,想到自己是在德國不是臺北。

德國在道路安全上有相當嚴格的規定,行人在人行道上有絕對的優先權,此規定明定車子行經人行道必須減速慢行,讓行人優先通過,違規者一旦被檢舉,駕照會被扣留數個月不能使用。

在如此嚴厲的規定下,駕駛們當然不得不遵守,但我覺得法律的制訂隻是一個手段,公民們的道德感以及對他人「行」的尊重,才是讓行在德國能夠安全又愉快的主要原因。

在德國搭火車,除瞭可以在火車站的櫃檯買票,火車站的公佈欄上會有清楚的火車路線表及時間表,大部分的人都是以售票機DIY購票。德國的火車站沒有設置人力在入口處進行剪票動作,但如果抱著想「坐黑車」的僥倖心態,可得特別小心……

還記得自己懷孕七個月時,有一回趕著搭火車要到某地去採訪,眼看著採訪時間逼近,加上大肚便便,根本沒時間買票,就先趕上火車。但那一天運氣不好,碰到火車票驗票人員,當下就繳瞭四十歐元罰款!

在德國,想坐免費黑車的代價很高,還是學學德國人那樣,即便是一段相當短隻有五分鐘的車程(SE),都還是很自愛地一上車就先投幣買票。

提到德國車,直接聯想到的一定是賓士,在臺灣開賓士代表著事業的成功地位。來看看德國,在大街上開賓士的德國人也為數不少,但賓士在德國有個另類有趣的現象─德國的計程車十輛有八輛是賓士!我自己就曾搭過兩回,問駕駛的司機大哥為什麼選擇賓士當計程車,一臺賓士要價不是不便宜嗎?

駕駛大哥說,其實賓士汽車在很早以前就針對計程車行業的需求,研發出很多的車款,而該公司也給予計程車司機們相當低廉的汽車貸款計畫,如果不打算買賓士,甚至可以跟賓士公司租賃賓士計程車來營運,諸如此類多項便利於計程車駕駛們的條件,也就促成德國計程車大部分都是賓士瞭。不過話說回來,在德國坐一趟計程車很不便宜,所以有機會坐上賓士,讓乘客們享受一段高級優雅的旅程,也成瞭駕駛們工作的主要共識。

行在德國的另一個普遍現象,是德國人騎腳踏車的比例很高。德國人喜歡騎腳踏車是因為環保加健康的因素。記得有回到弗萊堡去拜訪友人,在市中心看到大量腳踏車排排站的情形,實在可以媲美臺北街頭的摩托車瞭,而我住的城市,許多上班族也常放著傢裡的車不開,騎腳踏車去上班。

騎單車可不見得隻是年輕人的專利,城裡常看很多老太太、老先生們騎單車去買菜;在城郊的自然公園裡,成群結隊的老人傢一塊騎腳踏車更是常見的事。

還沒來嫁過來前,聽朋友說起德國擁有規劃完整的腳踏車道,如今住在德國,更能體會德國有多重視腳踏車道:我傢附近前往市中心的腳踏車道,竟誇張到跟主要車道一樣寬敞!當然這個腳踏車車道,也供行人或推嬰兒車的父母、殘障人士等行走。

關於德國的「行」帶給我的思考是,文明科技發展到極致的時候,也代表著有愈來愈多的人,開始慢慢尋回科技與人性之間最完美的平衡,所謂好品質的交通經驗,意味著遵守相關的法律、尊重自己與他人的安全、盡量降低因為行動交通而帶給環境的汙染。

【德國優勢】連騎腳踏車都需要考駕照




《夢想德國:為什麼德國人可以打造完美賓士,還有時間優雅逛花園?》

德國人很註重行,自然也就註重行的權利與規則。要讓行的功能發揮到最大,就必須大傢遵守交通規則,即使是腳踏車,也要考駕照!

德國小學大概三年級左右,就會教小孩騎腳踏車的交通規則,而且有駕照考試。考試前會有公車處的人開公車來說明,該如何避免與大公車發生意外。學童會在課程中學到腳踏車的配備與規則,對腳踏車有充分的認識。

取得腳踏車駕照者,腳踏車後面會有個標示,小孩會非常驕傲地說:「我可以自己騎腳踏車去上學瞭,因為我有駕照。」這是一個最基本的認證,雖沒有法律效力,但給孩子人格與精神肯定卻是非常之大。

(好書推薦)


中時電子報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佈的文字、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。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,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瞭解,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:

請勿重覆刊登一樣的文章,或大意內容相同、類似的文章

請不要刊登與主題無相關之內容

發言涉及攻擊、侮辱、影射或其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、社會正義、國傢安全、政府法令之內容,本網站將會直接移除

請勿以發文、回文等方式,進行商業廣告、騷擾網友等行為,或是為特定網站、blog宣傳,一經發現,將會限制您的發言權限或者封鎖帳號

為避免留言系統變成發洩區和口水版,請勿轉貼新聞性文章、報導或相關連結

請勿提供軟體註冊碼等違反智慧財產權之資訊

禁止發表涉及他人隱私、含有個人對公眾人物之私評,且未經證實、未註明消息來源的網路八卦、不實謠言等

請確認發表或回覆的內容(圖片)未侵害到他人的著作權、商標、專利等權利;若因發表或回覆內容而產生的版權法律責任將由使用者自行承擔,不代表中時電子報的立場,請遵守相關法律規範


違反上述規定者,中時電子報有權刪除留言,或者直接封鎖帳號!請使用者在發言前,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,謝謝配合。
9F72564E8A3687AC
arrow
arrow

    lhn957df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